骨质疏松推拿手法【诊断要点】
1.好发于绝经后及50岁以上老年人。腰背部或周身骨节酸痛,疼痛沿脊柱两側扩散,仰卧或坐位时减轻,直立或10立、久坐时加剧:劳累后痛剧,严重时可出现休息痛,伴疲乏无力。
2.胸腰段圆背畸形,身高缩短,腰背部压痛广泛,似是而非,叩之则舒,腰背部活动僵硬:易发生胸腰段压缩性骨折。
3.腰椎X线片可见骨皮质变薄,骨小梁减少、变细、分支消失,特别是胸腰段负重节段。早期见骨密度降低,透明度增大,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吸收变细、变少、分支消失,沿应力线保存的稀疏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,此时的骨矿物质己减少了30%一50%。后期纵行骨小梁上也被吸收,抗压能力明显减退。
骨质疏松推拿手法【治疗原则】舒筋通络,行气活血,温经止痛。
骨质疏松推拿手法【常用穴位】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气海俞、关元俞、腰阳关、命门、环跳、委中、山。
骨质疏松推拿手法【常用手法】攘法、点法、揉法、摩法、瘢賑法、推法、擦法。
骨质疏松推拿手法【操作方法】
1,理筋手法,患者取俯卧位,胸部墊软枕,施术者先以轻柔的攘法在腰背部施术3-5分钟,再循腰腿部膀胱经及腰部督脉经点、揉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气海俞、关元俞、腰阳关、命门、环跳、 晨委中、承山诸穴,酸胀以患者能忍受为9度。从腰骶部中线棘突旁向外用拨法缓缓拨两侧骶棘肌,用指摩法沿脊柱两侧棘肌走向自上而下顺摩,调节肌肉张力,松解肌痉挛,缓解局部疼痛
2.理伤手法 患者继续取俯卧卧位,沿L1一L,棘突自上而下、由下而上往返用轻柔的振法滑利腰椎小关节:若患者身体许可,可在对抗拔伸下行腰部振颤手法,一棘突点控制在1分钟左右。腰部后伸牵拉法:患者取俯卧位,两腿伸直,肢体放松。施术者立于患者腰椎侧,同侧手掌根豌豆骨抵住患者同侧腰椎棘突旁,另一上肢之肘部夹患者另一側膝下方,前臂托患者大腿下1/3处,将该下肢固定并向对侧后方抱起,在患者能耐受处附近双手交叉牵拉推按数次。